纳米材料(Nanomaterials)
领域概述:纳米材料是至少一维尺度处于1~100纳米范围的材料,包括零维的纳米粒子/量子点、一维的纳米线/纳米管、二维的纳米薄膜/石墨烯,以及三维纳米孔材料等。将物质结构控制到纳米尺度,会引发一系列新奇的物理化学效应:表面效应方面,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占比显著增大,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远高于块体材料,使其在催化、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。例如纳米金颗粒就展现出与宏观金块截然不同的催化性能。量子尺寸效应是另一关键,当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材料尺寸处于同一量级时,会出现能级离散化等量子限制现象,导致材料的光学、电学性质随尺寸而变。典型例子如量子点,半导体纳米晶粒的尺寸越小,其发光波长越短(能隙变宽),这使得通过控制颗粒尺寸即可调整发光颜色,这一特性已被应用于高色域显示和生物成像。小尺寸效应还体现在力学上:纳米结构中缺陷尺寸受限,某些情况下材料强度会随着晶粒/线径减小而提高(所谓“尺度强化”),如纳米晶金属的硬度可超过常规粗晶材料。需要指出,纳米材料并非仅指单质或简单化合物的纳米形式,各种纳米复合材料(如核壳结构、纳米级异质结)也十分常见。
制备与表征: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“自上而下”和“自下而上”两种策略。“自上而下”指从块体材料出发,通过物理加工减小尺寸,如纳米光刻、刻蚀技术用于制作纳米电子器件;球磨等机械方法可制备纳米晶粉末。但此法往往面临精度和缺陷控制的挑战。“自下而上”则是从原子/分子单元出发构筑纳米结构,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(CVD) 能生长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;溶液化学合成(溶胶-凝胶法、热注入法等)被广泛用于制备各种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;自组装技术则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,让纳米单元按规则排布形成有序结构,如二阶结构的介孔材料。对于纳米材料,常规表征手段需要延伸: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(HRTEM) 是观察纳米晶结构的利器;扫描隧道显微镜 (STM) 和原子力显微镜 (AFM) 可以直接在实空间“看到”表面原子排列或纳米形貌;X 射线小角散射 (SAXS) 用于分析纳米尺度孔洞或颗粒分布;光谱技术如紫外-可见吸收、荧光光谱用于量化量子点的能级和带隙;同时,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小、比表面积高,表面化学分析(XPS、红外等)也尤为重要。
应用前景: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带来了广泛应用前景。在电子领域,硅基集成电路已进入十纳米尺度制程,纳米线晶体管、新型二维半导体等是未来电子元件的小型化方向;能源领域,纳米结构电极材料提升了锂电池、电催化的性能,比如纳米硅负极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,纳米催化剂降低燃料电池铂用量;医学上,纳米载药系统和诊疗探针(如磁性纳米粒子用于MRI成像和热疗)正在革新传统治疗手段;环境方面,纳米光催化剂可降解污染物,纳米膜用于高效水过滤和海水淡化。需要注意的是,纳米材料在应用中也带来新的问题,例如纳米颗粒的环境健康影响、规模制备的一致性和成本等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。
参考学习资料
1) 课程 / 公开课
Coursera(CityU Hong Kong):Introduction to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
纳米科学入门 MOOC;介绍量子尺寸效应、典型纳米结构(量子点、纳米线、石墨烯)、自组装与纳米加工;配动画演示与案例。
链接:https://www.coursera.org/learn/nanotech(如已下线,可于平台检索历史档案)。
学堂在线:纳米材料表征与应用(东北大学)
中文课程;聚焦电子显微镜、扫描探针、小角散射等纳米表征手段及其在能源/催化中的应用;包含案例与讨论题。
链接:https://www.xuetangx.com/(平台目录检索)。
2) 教材 / 书籍
World Scientific(原 ICL):Nanostructures and Nanomaterials—Synthesis,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(Guozhong Cao,2e,2011)
系统论述纳米材料的合成(溶液化学、物理沉积、模板法等)、结构与性质,以及在光电、催化、力学中的应用案例;配方程、图示与参考文献。
链接:https://www.worldscientific.com/worldscibooks/10.1142/p811。
顶级期刊: 包括 Nature Nanotechnology、Nano Letters 等。